今天的治理,是为了明天能够拨开迷雾见蓝天。
美国环保协会高级副总裁大卫菲斯特说,作为美国公民,我们并不是代表美国政府,但会继续应对气候治理和致力于低碳发展,很多美国企业开始接受低碳和绿色发展路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副主席马利克阿明阿斯兰汗认为,不管是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还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都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6月18日电 生态文明实验区贵阳国际生态研讨会之气候治理与低碳发展研讨会18日在此间召开,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关注的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问题,并为其开良方。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带来的威胁日益显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共识和强烈的政治意愿,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要有一个公平正义的国际制度作为保障,以实现全球范围的绿色发展和合作共赢。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中国单位GDP强度已经比2005年下降了42%,基本实现了哥本哈根大会提出的目标。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何建坤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推进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性变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和低碳转型。同时,应当引入金融行业,共同助推低碳的发展。其中,约有120家企业生产废气在线监测系统,约有80家企业生产废水在线监测系统。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更新的省控点大约在300家左右。土壤监测方式主要为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为主,环保部印发多篇文件规范土壤监测方法与技术。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9年新增1695个村庄的环境监测,2020年之后新增5000余个村庄的环境监测工作。同时,十三五期间地表水监测将对原有断面进行调整。
但是在整个环保行业中,监测行业中监测的市场体量依旧比较小,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环境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十二五规划截止),全国共有水质监测断面10147个,饮用水水源地监测4764个,近岸海域监测点894个。
重金属的排放主要通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方法排放,因此重金属监测和现有的工业废(污)水、废气监测是紧密联系的。长远来看,十三五省控点网络建成之后,2020年之后的每年需要更新设备将突破700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空气监测设备的更新期为设备运行第5年至第8年。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中毛利润普遍下滑。
在工业源污水排放监测中还包括石油排放类、挥发酚类、氰化物以及重金属监测。废(污)水污染及来自于生活污水排放,又有工业企业端的工业污水排放。主要工程参照《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因此,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的基础。
长远来看,监测网体系将会遍布行业各个环节。按照每台设备5060万计算,十三五期间,农村空气质量监测市场增量为8.5亿元,平均每年2.8亿元。
监测行业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5%以上,相比水务处理、固废板块普遍30%左右毛利率而言高出很多,但是监测行业的毛利率正出现下跌情形。环境监测细分板块众多,涉及到环保各个子领域。
监控属于高壁垒高技术行业,目前国内市场中,高精尖设备依然掌握在国外仪器公司手中。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35.2亿吨,比2014年增加4.9%,占所有废水排放总量72.8%。长远来看,农村空气质量监测市场增量空间为33.8亿元。截至2015年底,共建成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3360个,其中国控点1436个。但是整体规模只相当于水务处理的8%,固废处理的15%。政策推动力量显著,细分板块众多,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总结了国内监测行业几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公司的研发投入基本逐年递增。内资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工业废水排放量199.5亿吨,比2014年减少2.8%。环境监测行业随着监测站点的增加,监测网络的扩张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市场需求逐渐攀升。
按照最新统计,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单位2851家,平均人口为每县50万人,因此我们可以估算平均每一个县级行政单位需要架设2个空气质量检测点。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内部的兼并收购将会愈演愈烈
河长制写入水污染防治法在面临九龙治水乱局之际,河长制为我国治水工作注入了新动力。他说,从实践效果来看,河长制在各地施行成果显著,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也将被纳入考核中。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内容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模式转变尤为明显,统筹流域治理,兼顾水生态修复,不断向水环境综合治理靠拢的主题逐渐鲜明。
根据公开的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内容,第十三项和第十四项以及第二十项着重提出了水污染物监测以及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并添加了禁止伪造监测数据的内容。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紧密对接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还修改了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的相关规定,明确表明排污单位所获取的排污许可证上要明确水污染物种类、浓度、总量等内容。
给河湖治理安个父母官,直接统筹各项治污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水污染治理面临的跨机构、跨区域、跨职责的问题。排污许可证制度旨在约束企业无偿排污行为,在全面推广之际就迎来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可谓是双管齐下,从顶层设计方面实现对接。
其中颇受关注的就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引来业界热议。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三级、四级甚至是五级河长体系构建,但是这还是河长制首次被写入水污染防治法,确立了顶层制度地位。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添加了构建流域水环境保护联合协调机制要求,实行四个统一措施,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此次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在于更好的结合当下治理现状,巩固治水成果,支持即将展开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这是进一步规范我国工业污水排放标准的举措,也是根据水污染治理工作进度作出的政策调整,完善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副主任童卫东介绍称,河长制是河湖管理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河长制被写入法律有利于强化党政领导对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的责任。
总体来看,此次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的最终结果是,我国加大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力度,我们离水清岸绿的远景目标又近了一步。此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也着重显示了这一点。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要求,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对数据负责。另外,文件还增添了相关部门展开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评价要求,旨在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功能。
环保部已经表态称,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紧接着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就呼应了这一说法。当然,水污染防治修改的内容还针对农村污水处理、饮用水安全以及环境违法成本等问题进行了补充或添加。